2017年的第二天,该上班的已然上班,刷朋友圈的还在刷朋友圈,突然之间,一则新闻就这样猝不及防闯入眼帘:“康师傅宣布解散了!


据中国台湾网官方微博报道,顶新集团1月2日证实,经董事会决议,台湾康师傅自2017年1月1日解散。


 What are you弄啥咧?我们从小吃到大的泡面就这样说没就没了?宝宝表示不接受啊!


  

油品危机与消费习惯升级成外在诱因


康师傅自上世界90年代以来,主要依靠销售泡面和包装水,每年获利都在4亿美元以上。但随着中国大陆方便面市场渐趋成熟,包装水市场又竞争激烈,集团毛利率逐年滑落。

 “黑心油事件”让顶新集团旗下子公司正义公司的68项油品被下架,至少波及下游230家食品企业


雪上加霜的是,2014年底康师傅爆发食品安全危机。台湾检方发现,自2012年起,顶新集团旗下子公司从越南进口的原料油以食用猪油报关入台;但据越南方面提供的资料,这批油品并不是食用油,而是饲料油。“黑心油”事件导致顶新集团遭遇台湾地区消费者的抵制,其业务在台陷入困境。

 

 消费者对食品的口感、营养要求越来越高,方便面已经成为“被消费升级的对象”


在网络外卖崛起、消费升级的共同作用下,方便面正慢慢从主流食品成为边缘化的补充性食品,昔日辉煌正在渐行渐远,即使方便面巨无霸也不能“独善其身”。

 

企业改革、产品调整已破在眉睫

在许多专家学者的眼中,台湾康师傅的解散并非等于王朝的陨落。“解散台湾康师傅不是坏事,”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分析说,“康师傅把所有的精力聚焦在大陆,起到的效果可能会更大。” 


 

大陆市场本身比台湾市场体量大、更多样化也更具包容性。在海峡两岸方便面市场都萎靡不振的情况下,康师傅已经在着力改革。


 康师傅逐渐推出转型产品


2015年,康师傅推出多款价位上比传统品牌更“高档”的产品,分别定向学生、白领、中高收入人群。2016年康师傅推出新品泡面,价格虽是传统泡面的两倍,但配合网络kol营销造势,3月份新品销量已突破百万。


另一转型在于康师傅近年来对饮品业务的重视。2011年,康师傅与美国百事公司达成协议,成为百事公司在华特许经营装瓶商;2016年,又牵手星巴克推出本土生产的瓶装星冰乐、分食即饮咖啡市场。


 康师傅通过合作共赢实现企业转型


在这个每一分每一秒都日新月异的时代,旧盈利模式不断被更新、更快捷的模式所取代,企业遇到困境进行改革和转型已迫在眉睫,但如何转型、转向哪个方向却需要经过锤炼才能做出决定。



反思借鉴:转型与升级成企业发展必由之路


台湾康师傅解散也为大陆企业发展做了警醒,通过此次解散事件,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生存发展不仅是资金流问题,还有企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营销渠道多元化、信息透明化等风险控制难题。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探求新供给、新模式、新机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路径刻不容缓。

 



当前,多数企业积累有限,不能只靠单一运营模式获得经营效益,而是要从产业和金融相结合角度,让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以空间换时间,让企业获得转型和价值链攀升的窗口,从而得到更多产业资源和发展空间。产业和金融的结合,就是要把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优秀的企业家集中,特别是和金融创新更紧密的融合,才是经济发展最可靠的持久动力。 

 

我国中小微企业正在蓬勃发展中,“中国制造”不单单是一句口号。如今中小微企业越来越需要更全面的企业发展之道,而大河普惠也正朝着创新金融服务方向努力探索着,大河普惠希望运用一切力量推动现代金融发展与创新,提高企业效益,打造区域特色经济。
 

未来,大河普惠将持续助力中小微企业,通过解决融资问题、结构问题、多元化渠道等问题,实现国家、社会、企业共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