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双十一大战已开启,多家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再创新高。其中天猫成交超去年全天,京东半日交易额1794亿元……

而销量、销售额屡创新高的背后,消费保险也越来越“亮眼”。除了天猫、京东之外,拼多多、苏宁、小米等电商平台也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消费

1

花样频出的消费保险

虽然天猫今年双十一期间推出的消费险情况还未可知,但独角金融发现,用户在天猫购物时,可享受质量险、正品保障险、物流破损险等。

以正品保障险为例,天猫官网显示,正品障的偿方式有两种。对于“假冒(包括盗版)品牌”的商品,商家的赔付义务由中国人保保险公司直接向消费者予以赔付;对于“未经报关”的进口商品、“假冒材质成”的商品,商家的赔付义务为用其账户保证金(以可用余额为限)直接向消费者予以赔付。

京东安联财险在今年双十一购物节期间,则对退货运费险手机碎屏险进行了升级,包括流程优化和服务创新等。此外,京东还推出“剁手党后悔药”之称的“体验无忧”服务产品。用户购相应商品后,如果使用功能正常,无人为损坏,在体验期内,符合退货规则并扣除一定免赔后,可享受退货服务。

拼多多在双十一期间也推出了正品险。拼多多APP显示,“正品保证保险”项目是由拼多多联合中国人保财险及国内外知名品牌共同推出。若消费者在指定店铺买到假货,在取得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的鉴定报告后,可发起理赔。另外,若消费者购买到假货,可以向商家主张“假一赔十”。

在消费险方面,小米和苏宁也没落下。公开资料显示,消费者凡购买或激活小米全系手机,就可以获得小米金融提供的手机延保、生活保障等累计7种保险礼遇,参与的保险公司有泰康保险中宏保险等。而苏宁金融则为消费者提供了“保障”特权,买5G手机享碎屏险五折购等服务。

(图片来源:独角金融据公开资料统计)

2

背后的“”你要注意

独角金融统计发现,“双十一”消费保险主要包含六类:价格保证类、质量保证类,物流保障类、退换货保障类、售后维权保障类、信用履约保障类。

拼多多推出的正品保证保险信息中显示,若想取得补偿,消费者需要自费向第三方专业机构鉴定,再经拼多多平台和保险公司审核通过后,获得赔偿金额和鉴定金额。

独角金融发现,除拼多多外,其他几大电商巨头也要求消费者维权前提供鉴定报告。如此一来,若消费者并无十分把握便不会走第三方专业机构鉴定流程,否则自行承担损失,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理赔率。

而在赔偿金额方面,拼多多要求销售的统一规格、型号的商品所引发的一次索赔或一系列的赔偿金额最高为25万元;保险公司对所有已承保拼多多平台上销售商品的最高赔偿额度为200万元,这些都远远低于销售额。

在质量鉴定方面,京东为消费者提供商品质量鉴定险,但要求送检商品必须为未使用、未清洗商品。而且规定相同商品买多件时只能送检一件,若检测合格后再想检测其他商品时,保险人将不再承担检测费及90%订单价格赔偿责任。

有电商工作人员向独角金融表示,“一部分人利用运费险赔付、骗保等漏洞牟利,商家在赔付方面自然也要考虑到商家利益。”

保险的引入本身并不构成真货假货的认证,仍存在部分商家通过引入保险虚假宣传的问题。”西南财经大学普惠金融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认为。

3

保障还是鸡肋?

一位保险从业人士称,各种消费险的出现,与消费安全得不到保障有很大关系。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新模式的快速发展,传统网购衍生出了各类风险,比如虚假宣传、先涨价再打折等。因此,很多消费者在购物时,有购买相关保险的需求;另一方面,这也意外地给保险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由狂欢购物节产生的消费风险问题催生了互联网场景消费保险

各大电商巨头携手保险公司共同推出消费保险,吸引消费者放心购买产品。不过,这些消费保险真的能保障消费者权益吗?

前述保险行业人士表示,账户安全险、物流破损险、海外退货险等众多消费保险是针对潜在风险设计,风险诱发因素人为不可控,有时比较“鸡肋”。

“让我自己在不知产品真假的情况下花钱先去做产品鉴定,再去理赔,还不一定成功,那我真不一定去。”一位网购爱好者对独角金融表示担忧。

也有消费者认为,“会不会在正品险下,一些商家故意掺着假货卖,反正他们赔的不多。”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建议,“消费者选择保险,首先是必要性,有必要保障的才购买;二是经济性,合算的保险才会购买;三是合法性,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保险双方当事人要履行其权利和义务,其依据是保险合同。”

“消费者要注意保险合同对双方责任权利的约定,没有保险合同,保险关系就无法成立。”欧阳日辉说道。

对双十一背后的消费保险暗战,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评论区留言与我们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