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利率“换锚”近两个月,目前进展如何?刚公开征求意见的标准债权资产认定规则,将带来哪些影响?已开展3年多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会否如期结束?对于这些热点问题,人民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日前一一进行了回应。

未来贷款基准利率将逐渐淡出

8月17日,人民银行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并要求各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加紧推动LPR运用。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日前召开的三季度金融数据发布会上表示,近两个月来,新发放贷款使用LPR定价的占比不断提高,进展超出预期。9月末,银行新发放贷款运用占比达到56%,其中大银行占比更高。

为尽快推动LPR运用,监管部门曾对大行提出“三五八”的要求,即在今年三季度末、今年年底、明年一季度末这三个时间节点,新增贷款以LPR作为定价基准的比例分别不少于30%、50%、80%。

8月和9月,一年期LPR报价已连续两次下调。孙国峰表示,LPR下降和市场预期大体一致。LPR下降主要原因是报价机构加点幅度收窄,这主要得益于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成本和溢价。

16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2000亿元,期限为1年,利率3.3%,与此前的利率保持一致。孙国峰表示,MLF的利率变化只是影响LPR的一个因素,LPR定价与市场利率走势关系更为密切。当前的市场利率水平较去年已大幅下降,随着推进LPR运用,将会进一步促进企业实际贷款利率下行。

孙国峰透露,央行正在研究存量贷款定价基准的转换。随着新增贷款运用LPR比例的提高、存量贷款转换的推进,未来贷款基准利率逐渐淡出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明确标债资产认定利于接续产品替换

日前央行联合多部门拟明确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并公开征求意见。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当日的发布会上表示,认定规则是资管新规的配套文件,具体规则仍沿袭资管新规中的规定,都在市场预期之内,对市场的影响比较有限。

数据显示,三季度末,表外融资仍然呈下降态势,委托贷款减少6454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078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5224亿元。不过,这三项合计比去年同期少减1.03万亿元。

对于原有产品的接续问题,邹澜表示,相关金融机构从资管新规一出来就有所准备,标准化债权资产认定规则的最终落地,有利于标准化产品的发行,市场也为不同产品的替换保留了更加包容和开放的空间。

此外,按资管新规的要求,票据应属于非标产品,但为了更加平稳地过渡,金融机构正在尝试推出标准化票据。邹澜表示,目前标准化票据仍在不断完善,如果顺利推出,这也可以成为接续非标产品的好选择。

明年互联网金融整治工作将基本结束

人民银行当日还对2016年启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进展作出了回应。“网贷领域自去年以来取得了较大进展,借贷余额、人数、机构数量都出现大幅度下降。”邹澜表示,其他领域目前已经基本进入收尾工作,更多的是需要防止死灰复燃并建立长效机制。

邹澜介绍,P2P备案制迟迟没有落地,和不少网贷机构存在的问题有关。根据此前的“三查”工作来看,多数P2P机构没有采取信息中介的形式,更多还是在做信用中介。“相信到明年相关整治工作将会基本结束,后期构建长效机制、化解风险等工作还需要较长时间。”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PPI(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2%。针对市场关切,孙国峰表示,当前中国并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基础,但要防止通胀预期扩散,也需要关注预期的变化。“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CPI、核心CPI、PPI等指标都是关注重点。”